簡英慧撰文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沒有見過,耳朵沒有聽過,人心也沒有想過的。 哥林多前書二章9節
童年經歷神保守
有時候看似沒有關聯的事情,其實都有上帝安排的美意在其中。已經是家裡第六代的基督徒的張宏昌醫師,高祖父曾把自己在屏東縣內埔村的房子給巴克禮牧師作為教堂使用,基督化的信仰在家中代代相傳,張醫師從小就在教會中長大,沒有特別經歷過大風大雨的事才找到信仰與自己的關係。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一直感覺到上帝的帶領。當他小時候,有一次與母親回娘家,鄉下地方大,張醫師與表兄弟們一起玩,到處跑來跑去,當哥哥說要去找人,把他一人留在教會裡,時間一久,換他也跑出去找人,越繞越找不到人也找不到原來的地方。當時只有小學一年級的張醫師在巷弄裡跑來跑去,被一戶人家看見了,那人就問他是否迷路?當時年幼的他也說不出住在何處或要去找誰,只記得表哥的小名「阿聰」,要找回家人真是人海茫茫啊!幸好這位善心人士當過老師,想起自己教過的學生裡有一位名字有「聰」字,試著找看看,還果真幫他找到家人了!或許這只是一個小故事,但對張醫師而言,他相信上帝在保護著年幼的他。一路求學順利平順,大學時期開始參加TCMA的服事。當時在中山醫學院有一個「天橋團契」(天國的僑民),團契中的學長有不少人參加TCMA (當時是CCMA) 的服事,他也跟著一起參加。在學生時代,每次跟著學長姐到偏鄉去,看到學長姐因為基督信仰,用醫療來傳播天國的消息,給他很大的激勵,對他在人生的道路有很好的幫助。當時的他覺得這樣的服事真好,希望能夠一直持續下去,不要像學長姐一樣,到高年級就沒有辦法再參加,他要繼續下去。沒想到自己到了高年級,因為實習、值班,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因此也是漸漸地離開了這個服事,一直到最近這幾年,才又慢慢找回來,只是,這樣一個憑著信仰而來醫療的心,一直沒離開過他。
服事受前輩影響
大學時代,鄰近的中國醫藥學院也與中山團契有互動,當時中國醫藥學院有位黃福昭同學(後為馬偕醫院腦外科主任,已離世),他熱心愛主的心給張醫師在行醫的過程很大的影響。另外還有顏國順醫師、潘文良醫師等人,在學生時代已在TCMA的活動中互動,現在大家都在台東行醫,也把他帶回了TCMA。在學生時代,去到偏遠地方的服事,雖然好像是去幫助人家,對當地也不知有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他們的盛情,卻讓張醫師難忘,也許是為了慶典或是年節養的雞,都會殺了請他們吃。帶去給原鄉的藥品,有些雖然可以短暫有效,但有些病症還是需要長期追蹤或觀察。這與讓張醫師想到,醫療傳道也需要有長期的配合和關心。在服役前有一段時間,他到了台東基督教醫院來實習,這時,遇見了蘇輔道醫師(Tim Stafford,美籍醫療宣教師,第三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以及龍樂德醫師(Robert G. Long, M.D.,美籍醫療宣教師,第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他們在看病患時,若是對診斷有無法確定,在電腦還不發達的時代,他們會去找資料、翻書,去找到正確的資料來斷症,這不是他們醫術不高明,而是一顆求真的心,也是對自己高度的要求。再加上他們長期委身於台東,愛台灣的心和他們對自己所講的話不願意含混帶過的求真精神與態度,也影響了當時還年輕的張醫師。這樣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一直存留在張醫師的心中。會在一個特別的時段,上帝的呼召來到時,成為一個有準備的人,來回應這個呼召。
來到台東偏鄉服事
張醫師在台北馬偕醫院神經外科訓練之後,轉往急診處擔任主治醫師三年,一切都非常順利。在某一年過年正準備休假帶著妻小回南部,正要關辦公室的門時,電話鈴響起,是他以前的學長,告訴他台東馬偕原本神經外科的醫師服務滿五年,已經要請調回台北,不知道張醫師是否能介紹合適又願意來台東的人選來?學長知道他目前工作、事業、家庭都一帆風順,也不好意思開口要他來台東。但是,張醫師的心裡開始攪動,身為醫師的他很清楚,神經外科對有需要的人是多麼重要,時間上的小小差異沒有掌握好,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遺憾。從台北回高雄返鄉的路上,他與妻子一邊討論這件事,一邊想起服役前曾在台東的服務、宣教師醫師對他的影響以及這幾年來也曾短暫的來台東醫療支援,心裡又有一個神經外科醫師專科的呼召,台東像一首優美的旋律在他心中不斷響起,呼喚著他。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也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回電給學長,自己就是這個人選了!於是他帶著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來到台東。原本以為會待三年,沒想到一待二十年,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歲月,而台東也不吝惜地給予他無限的愛與生命的熱烈回饋。
忙碌的醫師生涯,雖然無法讓張醫師能夠在教會內有固定的服事,或是擔任什麼樣教會內的角色。但是,張醫師讓醫療之愛走出教堂,不管是信徒或非信徒,他盡其所能的愛栽植在他們身上。對於未來,如果上帝還是繼續使用他,他願意在上帝的呼召裡樂在其中,在生命的每個不同的歲月裡,去回應上帝給予的不同使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