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顏國順醫師.jpg

簡英慧撰文

早熟的拾穗童年

有如米勒的名畫「拾穗」般的阡陌田野自然遼闊,窮困的人正在撿拾農家遺落在地上的愛心麥穗,自小出生於台南安南區本淵寮貧困農家的顏國順醫師,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小時候沒有太多的物質慾望,雖然家裡窮困,但小孩子的心總是容易滿足,附近種植番薯的人家,在番薯收成後,也會遺留下一些番薯,讓小孩子去挖,當他挖到了,心裡非常開心,尤其是特別大的,便珍藏起來,巴望著賣冰淇淋的人來,可以以物易物拿去換冰淇淋,小小的心靈很容易滿足,也很容易得到快樂。種植蕃薯的人家,不一定家庭環境會比較富裕,但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純樸的人情味,是顏國順醫師童年難忘的味道。就像孔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小時候因為家境不好,窮苦人家孩子多早熟,因此,顏醫師從小就學會了勤奮、節儉、樂天與珍惜。

團契、TCMA打下基礎

雖然小時候在台南開山聖教會就接觸到信仰,但信仰是在求學期間長大。大學就讀中國醫藥學院,學校的旁邊就是中台神學院,有非常多的機會參與神學院所舉辦的靈修會或講座;然而,在學校中的團契(PSF)不分教派,大家都很熱心追求,團契的輔導是李秀全牧師、洪振輝牧師、洪國樑神父等人。在那時,他的信仰慢慢被建立起來。大學時期在台中聖教會由黃金田牧師施洗,成為基督徒。他也加入TCMA的服事,當年是由侯書文教授帶領這群醫學生(中國與中山的學生),一起去做山地醫療義診,不求回報、完全的付出,深深感動了當年還年輕的顏醫師。每次出去,也受到原住民朋友熱情的款待。去過武界、尖石鄉、桃園縣等許多山地部落,當時都算是偏遠的地方,交通不方便。醫療團除了把醫療與藥品帶到他們那裡,部落裡面最常有的病症大多是關節炎、白內障等疾病,幾年的醫療服務觀察下來,這樣的幫助還是有限,最主要是藉著衛教,提醒他們要照顧自己。而當地居民們拿出自己家裡的土產,也許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但是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醫療團滿滿地、單純的愛與感激。

門諾醫院宣教師、陳五福醫師典範感召

他是中國醫藥學院第14屆(民國67年)畢業,就曾經參與山地醫療,求學階段的實習他選擇有山地醫療服務的花蓮門諾醫院,這也是影響他最深遠的一個時期。當時,門諾醫院有許多外籍的基督徒醫師,也是一個相當強大的醫療傳道團隊,薄柔纜(Roland P. Brown)院長是一位出色的外科醫師,內科的艾可諾醫師、婦產科的富瑞生醫師(Dr. Alvin T. Friesen)、馬素珊護理師(Susan Martens Kehler)、施桂蘭護理師以及柯富曼先生(總務)。他們在專業上的自我要求極高,但視病猶親的態度,都給了顏醫師很好的榜樣。其中,富瑞生醫師還抽自己的血給病人用;施桂蘭護理師用父親幫她存的嫁妝錢買了兩台麻醉機器送給醫院使用;總務柯富曼先生一有空就去捐血,到他退休醫共捐了兩萬CC的血,花蓮縣政府還頒發優良市民獎給他。這些宣教士的點點滴滴,都深植在顏醫師的心裡。眼科的實習,是到宜蘭五福眼科,接受陳五福醫師的指導,陳醫師亦師亦友的教導,從信仰、從專業、從土地及人文的不同角度,喚醒他對台灣社會的關心。五福醫師開辦了「慕光盲人重建中心」,教導盲人生活技能,讓他們重拾自己的生活,也減輕了社會的負擔。他的行為也影響了顏醫師思考該如何對社會的弱勢族群付出,才是他們真正的需要。門諾醫院以及五福眼科的實習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羨慕這樣的生命,期許自己也能像這些前輩醫師對醫療、對生命、對社會的無私關愛與奉獻。

為偏鄉捨病理入外科嚴訓

畢業之後到海軍陸戰隊學校擔任醫官,退役後到林口長庚醫院的病理科服務,在病理科的服務給他很好的學習,在學校所學習的病理內容都是書本所描述的,實在太少也不夠詳盡了,但在病理科看到的都是實際的檢體,連枝微末節都可以觀察得很清楚。雖然對病理有濃厚的興趣,但他的內心很清楚地明白,未來若他要到偏鄉服務的話還是要走臨床醫學。只好離開病理科,到亞東醫院的外科部去。當年亞東醫院的外科主治醫師內容非常堅強,有三總及榮總的主治醫師在裡面。有許萬宜醫師、鍾君深醫師,以及目前是亞東醫院副院長的鄭國祥醫師,都是當年國內頂尖的外科醫師。當年在亞東醫院附近有許多工廠,若有人不慎手被切斷都是送到亞東醫院去。亞東醫院第一個斷掌手術是由顏醫師完成的,當主治醫師把所有細節交給他時,他利用顯微手術在16小時之內細心完成。在亞東醫院雖然只有一年,但嚴格的訓練抵得上三年的訓練。工作非常忙碌,當時未婚的顏醫師住在宿舍裡,常常只要一通電話來,不管手術房裡是要拉勾也好、親自操刀也好,顏醫師從不曾推辭。忙碌的生活佔據了他所有的時間,明明看到宿舍在旁邊,可是兩天都不曾回去休息。有回在開刀房為病人做手部手術,因為是局部麻醉,家屬可在開刀房穿隔離衣陪伴。當時已經是五更天,顏醫師不經意的說了句:「這時若有一杯永和豆漿喝,多好啊?」沒想到開完刀出來沒多久,家屬已經備好了暖暖的永和豆漿和燒餅油條,這個窩心的舉動讓顏醫師相當感動。

為偏鄉醫療宣教到台東

結束了亞東醫院的工作,顏醫師朝著年輕時就立下的志願~~偏鄉醫療宣教,他來到了台東,來落實自己的醫療之愛,跟隨主的腳步。為何選擇台東?因為當年在此地只有144位醫師,其中有七十幾位是行伍退下來的,沒有受到正規的醫學訓練,正式的醫師只有七十幾位。他來到台東,便開了東和外科診所,目前台東大約有250位醫師。1985年(民國74年)7月7 日,東和外科診所在台東成立。初來到台東,便與當時巴喜告教會白光勝牧師合作,關懷原住民朋友,積極提出改變他們生活的方法,提供他們獎學金。招募中國、中山、靜宜、中興、東海的大學生,在暑假時來為孩子補習,幾年的努力下來,現在這個部落已經可以自己獨立了!

TCMA/CCMM服事打頭陣

他帶領過TCMA的醫療團遠赴雲南義診。並參與路加傳道會(CCMM),擔任過執委,關懷偏鄉醫療恆春基督教醫院,建立學生團契、國內外的義診,曾赴泰北佤邦地區人民,把原本種植鴉片的地方,改種水梨等經濟作物。

東和外科診所,為何叫做「東和」呢?因為在羅馬書12章18節這樣寫: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希伯來書1214節也說: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東和」的「和」,是和睦的和,和睦很重要,尤其對一個團體。

再回到TCMA之後,擔任過的31、32屆(改制後第四屆)的理事長,翻看每年靈修會的主題便可看出,TCMA所關心的,不僅僅是醫療的部份,也隨著時代的變化,有許多社會關懷的議題,例如SARS、雛妓、安樂死、墮胎……,甚至有時候會涉及到政治層面。除了靈性的增長,也關心社會不同的層面。除此之外,也關懷醫學生,「跟隨腳蹤行」就是帶著醫學生走入社會走入偏鄉,實際去關懷這個神所創造的世界。ICMDA~~國際醫師、牙醫師、醫務人員及醫學生的交流,藉此打開彼此的視野,站在更高的地方眺望未來,讓服事更有國際觀。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希伯來書十二章1~2a)

從以往年輕時候參與醫療宣教服事,許多前輩立下的榜樣,讓他去學習,他從不忘記提醒自己、裝備自己、督促自己,以便讓自己能走上醫療宣教的路。

人生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可以很精采,也可以糊塗過一生。沒有人能告訴另一人,你的人生該怎麼過。來自一個貧窮、純樸的鄉間小孩,唯一的思考就是那來自天上的呼召,從上帝呼召他讀醫學院,他的心思,全擺在偏鄉醫療的事情上。實習,選擇花蓮;臨床,選擇台北;開業,選擇台東。一顆心,一個目標~~把愛帶到最需要的地方。

arrow
arrow

    tcma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