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芬宜.jpg

撰文:簡英慧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會看到這個世界有多麼豐富的色彩。即使是在台灣這座小島上,上帝孕育了多種不同的文化與生態,讓這塊土地上充滿生生不息的能量,滋養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部落游藝學校的源起

部落遊藝學校從陳恒德醫師在2009年八八風災之後,勘查阿里山鄒族部落之後的發想,但一直沒有人來執行。2012年正巧此時黃芬宜老師的女兒剛上大學,讀的是英語教學,因課業上的需要,每年寒假需要辦英語營,需要在國小辦這樣的營會,在恆德醫師的詢問鼓勵下,芬宜老師和她的女兒開始了部落游藝學校的服事。原本只以為做一次,沒想到迄今(2018)辦了12屆。

她在教會有多年辦營會的經驗,當初在設計課程時,原本想用教會營會的模式。辦此營會,經驗豐富的芬宜老師便感覺到以往的模式似乎在這裡需要被改變,才有辦法執行。茶山部落是個陌生的地方,跟這邊的人又不認識,怎麼跟對方一起辦營會呢?於是她和老村長連絡,先上山拜訪部落裡的人以及學校單位,討論如何配搭。但是上山了以後,卻找不到人,因為他們也不知如何和平地人配合。對於發生這樣的狀況,芬宜老師耐住性子,和老村長慢慢溝通,也到學校拜訪老師、主任,進一步了解這個地方的民情與思考模式。兩個星期後,她又上去一次,這次與校長有更進一步的談話,校長希望能幫孩子們有英語的教學,這群部落的小孩得到嘉義縣英文朗讀比賽優勝。於是,芬宜老師和她學英文教育的女兒開始了第一次部落游藝學校的規劃,她們設計環繞著部落生態的英文營,如動物、原住民的運動項目、食物等等有趣的課程。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她明顯的發現,這些英文對平地的孩子並不困難,但對部落的孩子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甚至有的對英文字母都很陌生。第一次的部落游藝學校,課程上都是芬宜老師和老村長安排設計,她的女兒協助。老村長教的是部落的手工藝、歷史、傳統精神等課程。透過這樣的互動,她認識了部落裡的其他人。原本只想辦一次,結束就好。八月以後,學校校長換人,第一次跟著芬宜老師上山當小隊輔的年輕人,因為在做輔導,很多活動自己沒有玩,都讓孩子們先體驗先玩,所以他們也很想親身在體驗一次原住民的文化特色,芬宜老師便帶他們前往山上三天兩夜的行程,讓他們更認識部落文化。凝結了這些熱情,也開始了寒假的營會,也沒想到茶山的部落游藝學校營會就這樣一屆一屆的辦下去。                                                                                             

開拓來吉部落的新據點

隔年的暑假再辦一次之後,透過陳恒德醫師的介紹,彰基的陳清發牧師來詢問,可否同樣在阿里山的來吉部落也來辦理部落游藝學校?爽朗的芬宜老師表示,只要部落能提供住宿的地方,也有人願意幫忙煮三餐,學校願意配合,綜合以上三點,就可以辦理游藝學校了。在來吉部落族人的配合之下,部落遊藝學校從茶山拓展到來吉。每年暑假在茶山與來吉兩個部落各有一個梯次,寒假則是一年在茶山一年再來吉,兩個部落輪流舉行。

後來,曾任協會理事長,也是前任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陳恒常醫師也邀請芬宜老師到南投的武界部落開辦部落游藝學校。因為武界屬於埔基關心的部落,在醫療傳道之外,院長也希望帶給武界的孩子與族人與平地人有不一樣的文化交流。阿里山的茶山部落與來吉部落屬於鄒族,而南投埔里山區的武界部落屬於布農族,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文化,山下的孩子也學到並體驗不同的原住民文化,有的樂此不疲,一屆一屆的跟上山,從學員參加到當小隊輔,還是很熱衷這個營會。

真心的付出

這樣的營會,為何會成功?就是因為芬宜老師願意多走一哩路。在茶山部落,營會結束後,不是就結束了。芬宜老師還會一兩個月就跑上山,和落裡面的人聊聊天,建立友誼。她發現茶山國小的師資非常缺乏,常常沒有老師。要合唱比賽、鄉土歌謠比賽、英語演講比賽,都沒有老師教。原本就是音樂系出身的芬宜老師,受到茶山國小校長的請託來學校指導合唱團。慎重的她透過禱告尋求主的心意。因為台北與阿里山的茶山部落何其遠啊!要答應的話,必須要有委身的心意,而且神也必須感動她的先生陳恒理醫師能夠支持她。就在禱告後、神應允的平安裡,芬宜老師接下了這個距離遙遠的服事。她兩週或三週上山一次,一次五天,在學校早上、中午、放學,只要不影響課業,讓孩子們充分的練習。

若依照她原來的性格,她應該是不會願意做這樣的服事。因為她需要一個好的住宿環境~一張柔軟的床。但是部落裡的人是非常熱情的。開民宿的許大說,願意提供她一間房間住宿,但由於民宿與茶山國小距離遙遠,陳醫師會擔心。但部落裡的前家長會長許小闢,則直接提供她食宿,有好的住宿環境。但是她還是需要軟軟的床,所以可愛的她自己訂了一個柔軟的床墊上山。就這樣,她幫助他們的合唱比賽、鄉土歌謠比賽、英語演講比賽。

在與部落的孩子相處下來,深深感覺到他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天性。所以這種美聲式的比賽,實在違反了他們的天性。第二年,芬宜老師改變路線,唱鄉土歌謠,這是他們民族性的歌,貼近他們血液脈動的情感,自然比較能表現。山上的孩子,有種自然純樸的天性,但長大過程,受到一些都市意識形態的影響,常常覺得自己不會,加上害羞,就不敢展放自己的特色,在芬宜老師循循善誘的帶領下,孩子們能用他們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來展現他們的特色,第二年就得了好成績。校長非常開心,孩子們也沒想到自己能有這樣的表現。英文演講比賽也是花盡心思,稿子是由她的女兒撰文,內容是他們鄒族的故事,很貼近他們自己。所以雖然這些字孩子們都不認識,需要逐字逐字的唸到熟,一字一字的背。但是自己的故事,對他們而言,用英語來呈現又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除了第一次是使用英文營以外,後來轉型為使用教會營會的架構來設計,教他們品格方面聖經真理。她有一位很好的朋友,陳麗如老師,她可以使用音樂、故事來教導孩子。芬宜老師再使用詩歌,設計動作,讓孩子們在詩歌中體會到上帝的愛與真理。

火星撞地球

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她,在觀念與做事情的態度上,與山上自由自在慣了的原住民大異其趣。相對起來,都市人做事情的方式比較有規劃,而原住民則順應著天性。也因此,芬宜老師在與他們共同設計營會時,也遇到很多困難。她深深明白,跟他們生氣或著急也沒用。他們可能答應好的,臨時會找不到人。尤其是像部落技藝的老師,約好要上課,時間到卻找不到人。這點也會讓同行的老師很失望。我們上來是要學習你們的文化,你們怎麼自己不來教?在武界和來吉部落,老師只要沒出現,部落會馬上找另一位老師出來代替。但在茶山部落,教舞蹈、歌唱、講部落故事的老師,說好了也沒來,也找不到人代替。芬宜老師只好自己來。有些事情就自己決定,要不然永遠無法定案,而且,稍微追一下下,他們就覺得壓力很大,然後就躲起來了。許多工作都要想得比較遠,也要設想可能發生的狀況,在臨時遇到時才不會生氣或慌亂,因此也讓她學會新的處事方法。因為需要同工,大家見面時,她會習慣先自我介紹自己的背景與專長。後來有人告訴她,這種方式會讓原住民很驚嚇,他們習慣慢慢聊之後,才打開心門介紹自己。在來吉因為有鄭義信和安淑萍兩位老師大力幫忙,他們本身是鄒族人,對傳揚自己部族文化本來就很有心。來吉蘭后山莊陳家也大力支持。協會也提供獎學金,給來參與擔任小隊輔的部落青少年,讓他們有打工的機會。得到這樣的支持,使得她容易進行所計畫的事工。這幾年磨下來,有讓她能氣定神閒的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要言語溫和、態度堅定,不能用都市人的步調去思考他們的邏輯。每次上去部落,晚上有許多時間可以到處去串門子,跟這些原住民朋友熟識,無形中也建立的信任,當有山下的官員要上來跟他們討論類似「農村再生」計畫,官員們帶著主觀意識來要求來,官方的溝通模式,常使原住民抓不到重點,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習慣這種溝通方式。了解兩造思考邏輯的芬宜老師,在溝通中也是盡力幫部落爭取。

這事工進行了將近六年,芬宜老師順服上帝的指示,她表示,自己是一位順服上帝的女兒,只要神說了,她就會照著去做。所有的步調按照神的心意,神會興起環境、個人身體狀況等因素來幫助她明白這件事工前面的異象。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部落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文化,開始教自己的孩子。而且不同部落對自己族裡的孩子也教的不一樣。有的部落很重視,有的部落自己的孩子連劈柴都不會,透過游藝學校,他們也把技藝、文化、歷史、生活裡的大小事傳遞給孩子們。

都市的孩子,很多在父母的「嬌養」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就不知道怎麼過日子,有的孩子變得比較沒有同理心,或者是對環境的抗壓性太低。曾經有一對姊妹花,是學校的資優生,剛到的第一天,一副冷漠的樣子,第二天好一點,到第三天,開始會幫忙隊裡的小孩,相處的也不錯。有時候孩子還是要離開自己的父母,比較可以看到他們自己的樣子。這樣的孩子也許以後不會再來,但是她總有好幾套跟這些小孩周旋的方法,讓孩子邊哭邊想家也繼續邊玩邊笑邊學習。

文化傳承之美

透過部落游藝學校的學習,把深藏在深山的文化與技藝,藉著手作,學會了他們的編織、箭的製作、農作的耕作、串珠的美麗、歌謠舞蹈的傳唱,山林的自然與清新,原本感覺是非常遙遠,卻呈現在都市小孩的眼前。讓都市的孩子掙脫束縛,體驗了無拘無束的自在與敬天愛人的憐憫心懷。也讓山上的孩子體會到都市的守法、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交流呢!這些原住民朋友的日常,他們也許不會覺得很特別、值得引以為榮,但透過營會,與都市來的小朋友共享自己部落的文化、傳統,有別於在觀光客前面的表演,深深感覺到他們眼裡充滿了自信。

這幾年的服事下來,讓她更體會了上的在背後掌權的大能。上帝讓她一直在學功課,也不斷的供給,不斷的讓她看見祂的安排。上帝要成就的事,祂自己會動手完成。而且,我們有沒有在故事中,差別都不大,因為掌權的是上帝。能夠在主所興起的事工中有份,是我們天路歷程中的大確幸。她今天累積起來的能力,對事情準確的看法,都是神在她人生道路上給她的裝備與訓練,她深深體會當神要用你,你是不是準備好讓他來使用呢?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一章20節

上帝藉著萬物,訴說著祂的大能與存在,眼睛雖未見,但確實能體會到祂的心意與愛,透過祂所賜人類的智慧,反映了上帝榮美的形象。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族群,各種不同的文化,豐富的民族性,闡述了上帝創造的多樣性,也讓我們透過這樣的文化交流,傳承了上帝創造的奧秘。

13902538_1474852065874567_4081555967581523742_n.jpg

 

11903704_1180814521934706_576158863931862412_n.jpg

11733263_891275670941678_1706064199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a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